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定点帮扶安排,广西师范大学定点帮扶资源县猴背村、金山村、黄宝村、社岭村、瓜里村、坪水底村。资源县位于广西桂林市东北部越城岭山脉腹地,是广西的北大门,境内有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发源地之一,所辖三镇四乡,共74个村(街)委,总人口18.4万,是苗、瑶、壮、侗等14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少数民族人口4.0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14%。河口瑶族乡猴背村位于资源县西南部,地处高寒地带,平均海拔600米以上,是典型的非城乡结合高山村落,村土地总面积为2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0亩,人均耕地面积0.67亩。受自然条件制约,2015年精准识别出贫困户127户448人(包括之前的退出户),贫困发生率高45.8%,是河口瑶族乡广西“十三五”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多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助力资源县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示范推广,聚焦“党建+品牌”“党建+合作社”“党建+一村一品”乡村振兴模式,历经11年让资源县猴背村百香果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致富果”。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广西师范大学为帮助猴背村发展特色产业,一方面历任驻村坚持走村入户,从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到奔赴广西玉林等地进行考察调研,行走足迹遍布区内各地;另一方面,学校组建专家团队深入猴背村进行调研论证,专家组发现猴背村山多地少,地处高寒地带且昼夜温差大,适宜引进百香果种植。经过多方论证,学校确定建立以高山种植百香果为特色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振兴为目标的“党建+科技+产业”的帮扶模式,培育百香果特色产业,助推猴背村乡村振兴。
为帮助猴背村把百香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位产业重点培育,广西师范大学坚持项目支持、技术指导,科学规划布局,扩张产业高质量发展规模。一是把猴背村百香果产业纳入广西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特色产业项目,给予专项经费支持,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广大农户种植,种植培养面积逐步扩大,如今,发展到现在已有4个百香果种植基地共360余亩;二是技术指导,定期开展“科技特派员下村”等活动,以理论研究、技术交流、实战操作的形式进行差别化培养,深入田间为种植户授课,开展种植技术培养和训练,具体讲解百香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帮助种植户解决实际问题,累计开展服务项目42个,农业科技类培训班80余场次,培训乡土人才230余人次,三是开展消费帮扶,采取“订单式”收购的形式,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帮助猴背村打开百香果产业销售经营渠道,打通百香果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学校在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注重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引导猴背村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充分的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西师范大学11个基层党组织与猴背村民丰农业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结对共建,以抓组织建设,打造服务先锋实体;抓队伍建设,打造服务先锋个体;抓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先锋载体,打造“金色田园,猴背先锋”产业高质量发展党建品牌,形成“党支部+合作社+产业”的产业发展模式,让产业发展有了坚定的主心骨,踏出现代农业新路子,创新探索“党建引领联村带户、三产融合协同发展、群众集体共同富裕”的金色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敲响乡村振兴的致富门。
(一)产业规模稳步拓展。猴背村把百香果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的首位产业重点培育,逐步扩大种植培养面积,优化百香果品种,打造营销阵地。猴背村百香果种植从单一的台农一号百香果品种发展到现在的钦密8号、钦密9号、大黄金等多个百香果品种,现有4个百香果种植基地共360余亩,以百香果示范种植基地为核心区域,打造面积为100亩的“金色田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优化资源供给,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有“新招”:将闲置的老村委会修缮改造成为党建+百香果产业工作服务站,形成了具备办公、会议、活动、仓储、包装、电商推广等功能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心,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从单一的百香果种植,发展到现在的分类包装、电商销售、“果旅结合”及物流等产业,形成百香果创业群体。
(二)产业模式运营高效。猴背村坚持“党支部+合作社+集体经济+电商+农户”的运营模式发展百香果产业,以“金色田园,猴背先锋”党建品牌为抓手,把党的基层组织和党组织活动融入到种植、仓储、运输、推广、销售等环节中去,实现党的工作覆盖到产业发展的每一个链条上。由党支部牵头与桂林万禾农产品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组织党员利用淘宝店+社区微信群团购等电子商务渠道接受订单,带领更多优质百香果产品“走出去”。
(三)产业带动辐射面广。猴背村百香果特色产业项目规模逐年扩大,以优势产业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年形成了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如今,猴背村百香果产业项目积极整合河口瑶族乡资源,将百香果种植辐射到河口瑶族乡其余4个村寨,慢慢地发展形成河口瑶族乡以猴背村百香果种植为中心,其余村庄多点开发的百香果特色种植产业,现在河口乡百香果种植培养面积共达到560余亩,年销售总额高达560余万,农户每亩纯收益达9000元,共带动了80户脱贫户加入百香果种植,吸引更加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以产业兴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四)“农旅结合”成效显著。百香果枝叶茂盛浓绿,果实密集,极具观赏性,是美化、净化环境的优良物种,猴背村依托瑶寨美丽的生态环境,以“金色田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中心,建成百香果园“党建+产业”文化长廊、休闲观光步道、百香果采摘体验区,农家乐等,打造成为集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定期举办“金色田园庆丰收暨瑶寨人民丰收节”,利用互联网直播、电商推介、书记带货、消费帮扶等新模式销售猴背百香果,扩大产品知名度,提升产品美誉度,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推动集体经济增收、村民致富,打响品牌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形成“果旅结合、以果促旅、以旅兴村”的产业格局。如今,猴背村慢慢地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资源县百香果之村,2022年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乡风文明建设示范单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党建引领产业,扛起一面旗帜。学校对口帮扶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把党建引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工作始终,不断丰富拓展“党建+”内涵。猴背村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推动“党建链”与“产业链”同步延伸,党建活动与经济活动同步开展,努力冲破产业高质量发展“瓶颈区”,以党建引领“一村一品”百香果特色产业体系调整升级,蹚出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子。以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方式,安排学校对口专业的党员专家定期到村,深入田间开展种植技术培养和训练,讲解百香果种植管理方法,解决种植户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推行“党员致富能人+农户”结对帮扶制度,突出党员带头作用,安排有帮扶能力的党员每人至少联系3户群众,重点联系脱贫户、监测户、边缘户,实现党员致富能人主动将自己的致富理念、致富门路、致富信息分享给其他农户,带领大家一同增收致富。
(二)激发智力团队,用活一众专家。智力支持是助力乡村高水平发展的核心。学校通过组织并且开展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认真履行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职责使命,充分的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和智力等资源优势,围绕聚焦特色资源,聚合品牌创建,做强特色产业,聚力乡村根本,扎实做好各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同时汇聚多方力量,构建起了乡村振兴产学研体系和合作常态化机制。例如,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荫伟、李柏林教授多次带领研究团队,深入资源县猴背村指导百香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关克难解决种植技术问题;设计学院张婷老师团队指导猴背村百香果品牌设计、产品营销推广;历史背景和文化与旅游学院李天雪老师团队指导猴背村旅游服务产品资源、文化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开发等。
(三)注重产业优势,竖立一块标杆。产业优势是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学校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关于乡村振兴的工作部署,充分的发挥学校学科资源优势,依托广西师范大学西部乡村振兴研究院乡村振兴调研基地,积极探索校地、校所、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建资源县“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和乡村振兴资源对接平台,聚焦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导以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品、试点先行、梯次推进”的总体思路,构建起了“一村一品一特色”产业格局,聚焦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百香果种植”为主,其它瓜果类种植为辅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竖立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块标杆。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党建引领、创新产业、绿色发展和培育新时代乡建人才等工作,促进产业体系优化,积极总结资源县猴背村百香果产业帮扶经验,加大结对帮扶力度,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在资源县乃至桂林市其它区县推广百香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延长产业链条,带领企业集聚。引导百香果销售加工公司向资源县百香果种植核心区集聚,开发百香果小吃、果脯、果茶、果饼、果汁、果酒等独具地方特色的系列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拓展市场销售,拓宽销售经营渠道。通过开展土特产展销会、农贸市场销售、餐饮企业营销、节假日促销、“农超对接”、网络带货直播等形式,打造“百香果+电子商务平台+新物流”模式,全力拓宽百香果销售渠道,提升百香果产业效益。三是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品牌知名度。深入挖掘资源百香果品牌潜力,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品牌宣传推介,逐步的提升产品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以举办百香果‘果王’大赛、设计‘资源百香果’表情包和IP形象,让其成为党建引领乡村旅游的形象代言等方式,实现百香果产业一产接二连三发展,助力地方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