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碳中和目标下,随着新能源汽车和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用铜量增长,铜消费步入景气周期。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带来铜材料需求量的增长,还倒逼铜企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升铜材料性能。长期看,新能源产业将对铜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铜金属导电性、延展性、耐用性和抵抗腐蚀能力都很高。过去,铜主要使用在在建筑、基础设施、工业制造、交通等终端领域,消费结构也相对来说比较稳定。2016年后,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用铜量开始快速增长。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介绍,近年来我国铜加工业总体上继续保持着稳中向好的发展形态趋势,2023年我国铜加工材产量2085万吨,同比增长3.0%,分品种产量持续保持增长,铜加工材净出口量达32.04万吨,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新兴起的产业不断呈现引领带动的发展形态趋势,“新三样”、人工智能、机器人、绿色能源等产业已成为拉动铜消费的主要引擎。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其特点是用铜密度高,新能源汽车用铜密度是传统汽车的4倍,新能源发电是传统化石能源发电用铜密度的2倍到3倍。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专家路易斯·哈内罗表示,电力在我们今天使用的能源中占比约为20%。要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在向清洁能源转型以及交通和工业等关键行业电气化的推动下,这一比例要增至51%。而铜是扩展电力系统的基本材料,其需求将不断增长。
除了量的增长,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还对铜材料性能提出了新要求。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机、电池管理系统和其他电气组件需要高效电流传输,这就要求铜材料具备优良导电性。同时,随着电气化水平提升,对铜材料纯度、一致性、细薄化与高精度加工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在此背景下,铜加工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以铜业大市江西省抚州市为例,该市铜加工产业精深加工率从2020年的不到10%上升至2023年的51%。构建了以金品铜科、铜博科技为双龙头引领的发展格局,努力打造集高科技、智能化、环保型于一体的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
抚州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办公室主任陈培荣透露,下一步将以抚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为引领,聚焦上游优质铜铝熔冶炼、中游板带线箔加工、下游铜铝基新材料终端,重点引进复合铜箔、高压线束连接器、铝镁合金、汽车用铝合金锭及棒材等铜铝基新材料项目,打造先进铜功能材料产业集群。
随着新能源产业用铜需求迅速增加,全球铜产业链稳定性、价格链合理性正面临新挑战,铜产业必须加快新质生产力赋能,进一步赢得发展主动权和竞争新优势。
葛红林建议,在铜材料方面,要构建高效铜功能材料研发体系,在不断的提高材料性能的同时实现减量化和再利用,不断突破原料供应瓶颈。瞄准进口依赖型高端铜带、铜箔和微细线等材料,加大研发力度,早日实现更多进口替代。聚焦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紧缺的功能性铜材,力争实现技术突破,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动能。(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