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人参果”,大多数人应该不会陌生,因为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正在推广人参果,例如甘肃武威、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安徽镇元等地都有关于人参果栽培的报导。在全力发展经济的形势下,许多聪明的果农,积极开发“人参果”市场,他们通过特殊的造型技术,把梨或者其它可塑性水果定向造型,培养成为人头形果实,一个个笑容可掬,博得人们的喜爱,相当畅销,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不论果农们培育出来的是怎样的人参果,起码都证明了《西游记》关于人参果的情节具有很大影响力。
《西游记》中的“人参果”是一种什么样的果实呢?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用了不少篇幅对五庄观里的“异宝”人参果作了描述。
首先,《西游记》指出了人参果树的由来: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颗灵根。
意思是讲,这颗能够结出奇异果实的大树有很悠久的历史了“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形容宇宙形成的时候阴阳二气刚刚分别的状态。在当时,天地都还没有分开,就已经有了这种人参果树的“灵根”了,说明它的存在比人类还要早。这不过是一种艺术夸张,但却显示了人类产生之前早有许多珍贵植物存在。
其次,《西游记》强调了灵根果实的极端稀罕,叙说了它的特殊名称: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
“四大部洲”是佛教的地理学概念,实际上囊括了全世界。按照《西游记》的说法,世界各地只有“五庄观”存在人参果树,生产人参果,人参果是独一无二、不可多得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果实有两个名称。其一“草还丹”。在中医里有许多关于“草还丹”的方药,例如《圣济总录》卷一八七、《良朋汇集》卷二、《鸡峰》卷十二、《普济方》卷二二四等文献都著录了“草还丹”。此外,尚有“张天师草还丹”、“仙传草还丹”等等相近名称。在不同的医学文献里,所谓“草还丹”的配伍是不一样的;不过,却都表明窗“草还丹”本来是中医的一种方药。《西游记》所谓“草还丹”当然不同于中医方药中的“草还丹”,但却可以引起读者借助方药以滋补延年的联说想。其二,“人参果”名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果实的滋补延年功效。虽然“人参果”不同于“人参”,但彼此却有着密切关系。早在《神农本草经》游中,古代医家即对“人参”的特殊作用予以说明。该书把各种药物分为上中下品,“人参”乃是上品中的上品,它“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这说明,人参本来就是珍贵的补品。《西游记》用“人参”来修饰“异果”,称之为“人参果”,这既可以引起貌肖人体形态的联想,也给读者造成一种悬念,希望知道它的特异之处。
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似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这段话包含着三个方面的信息:第一,“人参果”生长期限特别长,而产量却特别低。从开化、结果,到成熟需要上万年,而结的果子也就是那么稀少的三十个,不是那种半年就长成、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的粗俗果子。可以说,一般人基本上没有享用“人参果”的口福。第二,“人参果”的形态特殊,它长得像出生未满“三朝”的婴儿,不仅四肢齐全,而且五官皆备,历历在目,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第三,“人参果”的功效超绝,你看“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这是多么诱人啊,难怪当时在厨房做饭的猪八戒听到隔壁谈论人参果的时候,忍不住垂涎三尺,巴不得立刻弄几个尝尝。
可以看出,《西游记》关于“人参果”的情节,是采用极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的。在客观世界中,当然找不到这种具有万年生长期的异果;但是,《西游记》这种描述也并非向壁虚造。在一些历史文献中,我们是能够正常的看到人参果记载的。例如明代王士祯撰《居易录》卷二十九引述了一则前人的文字说:
大食王道人之海上,见一方石,石上有树,枝赤叶青,总生小儿,不语能笑,手足在枝上,疑即人参果也。
这段话说到有个号称“大石王”的人,派人到了海上,看见一块大石头,石头上有树,树干是赤色的,叶子是青色的。这种树很奇怪,它总是生长出“小儿”来,这“小儿”不说话,却总是面带笑容,他的手脚连在枝条上,仔细一看,才知道原来是果实。作者猜想这种果实乃是“人参果”。尽管这只是推测,但却表明,自然界中确有一种果实长得像婴儿。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查考,就会发现,早在魏晋时期,便有关于奇树异果的描述,例如《神异录》称,东方大荒之中,有一种树名叫“柤稼柩”。据说这种树,三千年开花,九千年结果。它的花蕊是紫色的,而果实则是赤色的。树高达百丈,有些甚至达到千丈。枝干铺陈张扬,层名叫叠交错。东西南北各方的树枝、大多数都在五十丈左右。叶长七尺,宽五尺。叶色像绿青,树皮像梓树皮。树的纹理有如甘草,味道甜美。果实长九尺果实没有额和核。用竹固长也九尺凝结的蜜一样。如果有幸享用成熟的果实,就可以活到一万二千岁。以上《神异录》的记载有两点有必要注意一下:一是生长期,“祖稼柩”到结果要经过一万两千年;二是果实的奇妙作用,能够让人极为长寿。
对比一下《神异录》,显而易见,关于异果的生长期限以及令人长寿的描述实际上早有先例,《西游记》的艺术夸张显然对前人的作品有所借鉴。当然,也必须看到,《西游记》的借鉴并非是“照搬”,而是进行了一番重新创作。一方面,作者巧妙地把几种果树的形态、特征、功能集中在人参果上,从而强化了“异宝”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作品又进渲染,通过万寿山、五庄观的景物描写,以表现人参果生长的大环境与小环境。然后,作品着重铺叙人参果“五行相畏”的特性。什么叫做“五行相畏”?作品借助土地神的口说:这果子
其中的“遇金而落”,说的是唯有用金器才能把它敲落,所以五庄观里有专门采集人参果实的工具—金击子;“遇木而枯”表明这果子不能与木质的东西接触,否则果子不仅一下子变得枯蔫,而且还会丧失神秘活力即使勉强吃下去,也不会延年益寿。“遇水而化”是说果子遇水就会融化,所以盛放果实的盘子必须干燥;“遇火而焦”是说果子一靠近火苗马上就焦枯无用;“遇土而入”是说果子一旦掉到地上就钻进土里,无影无踪。所以,这种果子被打下下来后不能任其落地,要马上在半空中就把它给接住了,然后用有丝帕做衬垫的盘子来盛放,这样才可以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