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海门市文化局编撰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海门市资料汇编》一书第773—774页“传统技艺,金属工艺”栏目中,张庆宏制铜工艺赫然在列。那一年,张庆宏的铜器传统工艺是作为非遗文化资源普查做出详细的调查之后向江苏省上报的材料。
铜制品在长三角地区民间普遍的使用且源远流长,早在18世纪,海门人以铜为原料,制作脸盆、铜勺、广勺、烘缸、烛台、蜡扦、香炉、算盘等精致的日用品、工艺品。1980年,历史悠远长久的海门古镇和平村9组30多岁的张庆宏拜铜匠艺人倪少堂为师,开始了他传承、开发铜制品传统技艺之路。20多年,他选择专攻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类中的辅助铜器,取名“张氏文房铜韵”。他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远销日本、东南亚。
2022年,海门文广新局为张庆宏申报了第六批非遗文化项目——“张氏文房铜韵”,要求所申报项目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及传统工艺水平。撰写申报材料期间,老张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回忆40多年走过的创业、传承之路,感慨万分。
20世纪70年代,张庆宏进入社办企业和平综合厂,1980年开始制作铜铰链、铜拉手、铜算盘、铜佛像等,师父倪少堂一生从事铜制品生产,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海门小有名气。在倪师父的传帮带之下,张庆宏经十几年的勤学苦练,从制造模具开始,化铜、浇铸、冲压、打磨、组装等,每一道工序他都能高质量拿下。这些活又脏又累,化铜、浇铸时温度很高,张庆宏常常汗流浃背,但他都咬牙坚持,并不断精益求精。
他一开始做箱橱的铜铰链时对生铜、熟铜的性能不能完全掌握,钻孔时常开裂,后虚心学习,选准材料,改进工艺,产品质量大大提高。
他不但是一个出色的一线工人,也是一位优秀的供销员,走南闯北,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都有他的脚印。20世纪80年代初,和平综合厂的工艺品已销往北京友谊商店等涉外商店,还作为中国历史工艺品销往国外。
1982年,张庆宏担任厂供销员,后被任命为厂长,把产品销往北京荣宝斋。一开始,荣宝斋认为一个小小的社办厂,能有什么好产品,看不上眼。后经北京友谊商店熟人介绍,并带去几件产品试销,荣宝斋专家看了认为不错,打消了社办厂不能生产古色古香的传统工艺品的老观念。他们渐渐增加品种,扩大销量,目前已经销老张生产的十几个品种。每年,老张根据老字号的需要一直在改进产品、更新换代。荣宝斋也为他提供新的样品,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比如磨墨加水用的宝壶、鹅头水勺等。
全国性文房博览会最初每年一届,后来随着国泰民安文化事业发展,使用文房的群体大量增加,改为每年两届,张庆宏颇具市场意识及超前眼光,他每年参加全国性的铜器文房产品供货会两次,展出自己产品的同时,也向同行们取经学习,目前,他的铜器生产品种除文房用具外,还有旅游工艺品、仿古铜器、建筑装潢铜器、红木家具配件铜器等几百个品种。
张庆宏专攻文房四宝中的辅助铜器,是经过几十年在铜制品行业的生产、摸索、探求中定下的目标方向,他热爱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深刻体会到文房四宝这套传统工具可以传达中国人的思想、文字、生活与感情,是能记录成就及不朽的千秋事业。他要为这项非遗文化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自古就有笔墨纸砚的文房四宝,围绕文房又有辅助文房的精美铜器用品,造型各异,可用可赏可收藏把玩。今年已78岁的张庆宏先生,40年前制作的铜制文房用具就开始打入北京、上海、南昌、太原、广州等大城市,在国内外文房铜器界小有名气。
他制作的铜制用具有精密的“印床”,这是用来固定印章的夹具,也是篆刻爱好者必不可少的工具,用印床篆刻的作品,线条刚劲有力,刀感好。驰名中外的老字号北京荣宝斋从20世纪80年代一直向他订购印床。每年要发货4次,此外,还有笔挂、铜印规、铜镇尺等文房铜制品。
相对于其他铜制品,文房用品所承载的功能及精美造型让人爱不释手。老张生产的镇纸让人顿觉雅致,其生产的全部过程是繁琐辛劳的,需经过翻砂、化铜、抛光等一系列工艺。大大小小的镇纸,让人忍不住欣赏把玩。镇纸看上去简单,但对工艺的要求很高,要光滑有亮度,不能有一丝麻点,上面的印刻诗词、书法要有功力,镇纸放在玻璃上要十分平整,使人眼前一亮。
张庆宏制作的铜镇纸,还融入中国特色,具有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元素,有毛笔形、竹子形、古铜币形等,有古诗词、名家书法,有凹凸的梅兰竹菊等各类雕刻品种,在近百种铜镇纸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不喜欢的。
前两年,张庆宏的铜镇纸进入中央党校。中央党校请老张定制了铜镇纸:最上方是红色党徽,正中央是中央主席墨黑色题字:中央党校,背面是“大有书局”印章图案,(大有书局前身是中央党校出版社读者服务部)。整体设计朴素大方,受到中央党校干部、学员的一致好评。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张庆宏收到了第五十届博览会的邀请书:“第50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将于2023年3月31日—4月3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请各参展单位积极组织筹展、备展。”张庆宏厉兵秣马积极准备,准备最好的各类铜制展品,备齐以往同行朋友们的资料,总结自己在铜制品制作行业的经验教训,以便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像海门张庆宏那样从文房四宝博览会开幕到现在,近30年连续参加博览会的铜器制作工厂厂长、专家凤毛麟角。我看到在张庆宏的书房里,挂着七八十张20多年中他到全国各地参加有关文房四宝及铜制品交流活动的工作证、邀请函、参展证。他从一开始选中铜制品行业至今长达40多年,张庆宏从青年、中年到老年,现已近80岁。他收藏的这一张张参展证,每一张都有动人的故事。
2009年11月2日,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在太原召开第24届文房博览会,这是由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主办的业内规模最大的展览、商洽、交流活动,在国内外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大会指派张庆宏担任会务工作,发了工作证,由于他全身心投入工作,调解参展者之间的矛盾,受到好评。会议间隙,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名誉会长陈士能,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等与他合影留念。
张庆宏选准文房四宝铜制品配件这个非遗文化的传承方向后,勤于思考、广泛交流、吸取经验。2022年8月,张庆宏在全国文房四宝博览会上结识山东沂州文房开发公司经理张兰波。张兰波看到张庆宏展位上配有锦盒的铜镇纸,十分精美,他俩一起交流,成为知己朋友。沂州文房公司一次进货铜镇纸7.2万元,张经理亲自随车到海门,参观了张庆宏的工厂,看了车间里的生产、加工流程,十分满意,这为今后的长久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余东土地堂村部的村工业发展宣传栏里,我们正真看到了《员带领大家奔小康》的展板,这里介绍的是张庆宏的事迹,他1987年6月加入中国,70年代创办五金工艺品厂,引导鼓励村民努力发展村办工业,全村有200多村民从事五金加工产业,10年前产值达8000万元,村里的务工人员收入翻了三番。张庆宏以厂长及供销员的身份走遍大江南北乃至国外,带动企业未来的发展,带领村民共同富裕奔小康,2016年他被评为“余东镇百佳优秀员”。
海门申报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氏文房铜韵”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张庆宏已经选好接班人,他把生产传承文房四宝铜制品的任务和使命交给了子女,他的一个儿子、两个女儿都继承他的铜器加工事业,他的传承非遗文化之路永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