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热点解读】儿时佩戴的银手镯竟有这些隐患!

日期: 2024-10-10 02:42:56 来源:新闻中心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相信许多小伙伴都对鲁迅先生笔下淳朴天真的闰土,有着十分深刻的印象,而那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已然成为了他的标志性装饰。

  直到现在,给孩子佩戴银饰,依然是我国很多家庭的传统,经常能看到带银手镯银长命锁的宝宝。

  然而,就在前几天,一个名为#让孩子变笨的银手镯#的话题,让不少给孩子戴银饰的家长捏了一把冷汗。

  刷过话题的人都知道,让孩子变“笨”的真正原因,其实并不是银饰本身,而是混在银饰中的铅金属。

  铅是一种古老的金属,从公元前3000年起,人们就开始从矿石中熔炼并使用了。铅的性质稳定,具备比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因此很多厂家在进行首饰加工的过程中添加铅来提高饰品的柔韧性,不仅能减少相关成本,还能让首饰更加美观。

  但同时铅也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的重金属,进入人体后容易在骨髓和造血细胞中富集,破坏红细胞,影响脑、肾等器官的功能。而婴幼儿的代谢和排泄功能不完善,进入体内的铅金属有超过30%会蓄积在体内。

  铅几乎可以对儿童的每个系统造成损害,但是其影响又非常隐蔽,因为儿童铅中毒出现显著临床症状时,通常血铅水平已经高于500ug/L,但是,事实上血铅水平在50ug/L以下已能对儿童神经行为造成影响,包括认知能力。

  因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饰品中的铅含量必须小于

  。而很多宝宝都有啃咬饰品的习惯,长期佩戴铅含量超标的银饰,必然会导致铅中毒的风险大大增加。

  研究表明,血铅水平超过100ug/L时,虽然不可能会出现腹痛、贫血等典型的铅中毒症状,但已经能对儿童的智力水平和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0年发布的报告,全球有约8亿儿童血铅含量超标,其中有超过3123万人来自中国。铅可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除了不合格的银饰,油漆、涂料,劣质玩具、文具,甚至空气中的铅尘,都可能会成为人体内铅的来源。

  而美国辛辛那提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儿童对铅毒性十分敏感,即使是正常范围内的血铅浓度也可能会产生较强的毒副作用。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正确认识到铅的危害,提高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上的习惯(饭前洗手、勤剪指甲、经常清洗玩具和用品、家里用湿抹布湿拖布等,)最好能够降低与铅的接触。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铅中毒可分为急性铅中毒和慢性铅中毒两种,急性铅中毒往往由一次性接触或摄入大量含铅物质导致,主要体现为口中金属味,恶心,呕吐,便秘,腹泻,腹部绞痛,重者可出现肝病,周围神经病,溶血性贫血等;长期与低浓度含铅环境接触则可能会引起慢性铅中毒,主要体现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儿童则会出现智力障碍,发育迟缓等症状。

  当孩子出现可能与铅中毒有关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导致非常严重后果。

  既然符合国家标准的银手镯,不会导致宝宝铅中毒,那是不是就可以完全放心佩戴了呢?

  首先考虑皮肤过敏的问题,若孩子对银离子过敏,长时间贴身佩戴有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皮疹,饰品打磨不光滑有可能磨损皮肤。

  其次,婴幼儿生长速度快,许多饰品戴上之后,过不了多久就会变得紧巴巴,长时间压迫四肢,导致血流不畅,红肿,如果压迫解除不及时,还会造成截肢的风险。

  另外,银饰质地较软,上面的小珠子、小铃铛等饰品,非常容易被宝宝误食,损伤消化道,或是造成窒息。

  给孩子佩戴饰品,寄托了长辈对下一代的美好祝愿,要是佩戴不当,不能为孩子实现“保平安”的初衷,反而给孩子带来危害,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给孩子带银手镯,一定要慎重,别让家长的一番心意,变成损伤孩子身体健康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