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我雅连,一切平安,风调雨顺……”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黑山村,随着药农们声声呼喊,雅连栽种习俗“开秧门”开启了,预示着新一轮的雅连栽种拉开序幕。
根据现代药典的分类,黄连在中国主要有三个品种,分别是味连、云连和雅连。雅连也叫三角叶黄连,以根茎入药,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在我国已有两千年的运用历史。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黄连今虽吴、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这里的眉州就是今天的洪雅县。可见,产自洪雅的雅连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黄连中的上品,曾被历朝作为贡品送往朝廷太医院,因此又被称为“贡连”。
2008年,雅连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洪雅县独有的川产道地药材珍稀品种,主要分布在瓦屋山区的黑山村、黑林村。可谁能想到,这么好的一味药材,就在20年前,一度濒临灭绝。
第一,挑生长环境——要求海拔高度在1800米到2600米之间,最适宜的是2100米。离开这样的海拔,雅连即便存活也不会长根,而雅连的药效大多数来源于根部的成分。同时,要求种植地区常年降雨量在1500至2000毫米,得终年潮湿多雾。但拧巴的是,雅连虽喜阴湿却怕水渍,因此,为便于排水,需种植在坡度15度到60度之间的阴坡地带。
第二,挑土壤条件——种植雅连的土地要选择生荒地,表土层应有黑色腐殖质土或肥土20厘米以上,土壤酸碱度(pH值)要在5.5至6.5为宜。“在选地时,药农会将竹子插入土中15厘米左右,取出土壤品尝,苦的不行,麻的不行。这个土我们尝起来,细嚼起来,有一点甜丝丝的感觉就好。”张和军说,“选好地后,须在4月到5月间开荒整地,并在7月底前完工,以免影响栽秧。”
让人惊叹的是,雅连要经过5年的精心栽培,才能进入收获期。收获过后,这片土地需丢荒30—60年方可复种。
第三,挑种植和管理技术。如今的雅连,已失去有性繁殖的功能,只可以通过扦行栽培。而雅连根茎不是向下生长,而是向上生长,所以种上雅连秧子后,每年要人工培土一指厚。雅连根茎会伴随着培土厚度向上生长。因此,一般来说,适宜栽种雅连的地方,土层厚度不能低于1米。
对于雅连的“挑剔”,有人精炼地总结为——“享一方甜土培育,得二千海拔生根,拥三十坡度透水,有四季阴凉养性,栽五年成药出林”。
随着雅连的栽种、炮制,一代又一代的洪雅药农顺应自然,不断摸索、积累,从栽种选地、整地、作厢、栽秧、培土,到采收、烘干,形成了一套特殊的种植技艺和生产习俗,并以群体方式在种植区域沿袭、传承。
虽然栽培难度大,但雅连的药用价值很高。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雅连具有非常好的抗微生物作用,被誉为“绿色抗生素”,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湿热痞满、呕吐吞酸等,尤其对糖尿病和消疮毒有明显疗效,被历代医书记载。
唐代《新修本草》中说道:“黄连,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浓苦,疗渴为最。”这里的渴,指的是消渴症,也就是糖尿病。“我们研究之后发现,1.5克的雅连在降血糖方面就能够更好的起到作用,而普通黄连则需要30克以上。”洪雅县瓦屋山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光玉说,“由于雅连很‘娇气’,栽种不易,产量极低,亩产最高也只有50公斤,但价值很高,因此,1公斤雅连价格能卖到两三万元。”
虽然雅连的市场需求很大,常常供不应求,但为什么一度濒临灭绝呢?这里有一段曲折的经过。
史料显示,洪雅雅连销量曾长期占全国黄连销售市场总额的四成以上。据1939年县政府史志记载,当年雅连年产2500公斤,次年产量达5000公斤。新中国成立前夕,民生凋敝,雅连产量降到1000公斤。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雅连生产,将适宜雅连生长的黑林村和黑山村划为雅连种植区,给药农许多优惠政策,使雅连产量逐年上升,到1978年产量达2.9万公斤。
由于雅连生长海拔要求高、土壤要求严、轮作年限长、在地时间长、病虫害防治难度大等因素,药农的种植意愿持续降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洪雅开始试种味连。由于味连种植条件要求较低、收获期短、产量高,于是药农纷纷改种味连。自1985年以后长达20年时间,在洪雅地区,雅连几乎无人栽种。
严光玉出身中药世家,父亲是一位“老药工”。她从小就常听父亲说起老一辈人上山“采连”的故事,对雅连有特殊感情。“父亲曾说,雅连是一味非常好的药材,可惜种雅连的药农慢慢的变少了。父亲生前每每提及雅连,脸上总有一丝忧伤。”严光玉说。
“就在这一年,我们组织专家和药农深入到瓦屋山区,搜寻野生雅连,建起0.3亩苗地;隔年,把经过林下栽培成活的6000多株野生雅连秧苗,移植到0.5亩适宜种植雅连的阴坡甜土上,开始种植并进行繁殖;2007年,在黑林村建起了180平方米的雅连繁殖种苗基地,开始抢救性栽种;2008年,在黑林村和黑山村建起两个180平方米的对比研究抢救性栽培基地,同年11月雅连秧苗下地栽培成功。”时隔多年,严光玉仍清晰地记得雅连“重生”的各个时间节点。
2013年,张和军被选为黑山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黑山村很穷,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我琢磨我们村要发展,需要抓住一个产业,而我们的祖辈是种雅连的,就决定从雅连着手。”张和军说。
张和军上任后,找到严光玉商谈打造黑山雅连种植基地的事。经过双方商议和广泛征询村民意见,从2013年起,瓦屋山药业牵头与黑山村十多户药农注册成立了雅连专业合作社。公司以最低保护价收购村民的全部产品,按雅连在地面积预付订金,采获时若市场价高则随行就市结算。同时,公司以种苗补贴名义先行兑现最低“利润分享”,一次性给予药农每亩数千元补贴。这些措施极大的提升了药农种植雅连的积极性。
“最开始种植时,上山需要花两个多小时,一路荒草丛生,几乎能够说是无路可循,全靠手中的镰刀锄头,开辟一条能下脚的小路。而且还需要背生活生产工具,每次上山走到一半,都想跟自己发火。”张和军说,现在他们借助一种带履带的工具“爬山虎”,上山时间能节省约1个小时。
就这样,经过近20年的抢救,雅连从濒危灭绝状态,发展到现有种植培养面积达1000余亩,产量达5000公斤的规模,并开发出牙膏、面膜等系列衍生品。2021年,四川省药监局发布雅连中药标准。雅连基地也被认定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而张和军不仅带着村民种雅连、开民居致富,自己也成了雅连种植生产习俗非遗传承人。雅连这味苦药,正带着瓦屋山的村民走向幸福的甜日子。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